探索和发现你不知道的事情
1920、1930年代,没有正式的足球管理组织,没有经验丰富的外籍教练,没有职业运动员,也没有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国足球在亚洲几乎无人能敌。
从清末扎辫子踢足球,到民国时期校园足球的兴盛,学校的普及,再到老百姓踢足球的轻松自如,都值得今天学习。民国时期,北京足球确实落后。没有职业团队,整个中国也没有职业团队。但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排名却远胜于今天。
民国足球的重要性及成就
参加1936年奥运会的国足队员合影。名单上共有22人,其中包括“亚洲足球之王”李惠堂、著名歌手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等。这是中国足球队首次参加奥运会。赛前,为了筹集资金、提高技术水平,足球队员们提前两个月出发,前往东南亚踢了27场比赛,筹集资金5万元。
清末,广东岭南书院留着长辫子的学生与河南(珠江南岸)的小学生踢足球。岭南书院最早引进西方现代体育运动。
岭南书院在澳门成立时,课余开展足球、棒球等球类运动,并与当地华人和葡萄牙民众举行足球比赛。 1904年学校迁至河南、广州康乐村后,校园内开辟了足球场。
1917年至1919年,福州基督教青年会大院里,穿着长袍的年轻人正在踢足球。现代足球传入中国与西方人的进入有很大关系。西方人所到之处,都会有足球的影子。中国足球文化的传播首先始于香港、澳门、上海、福州等东南沿海地区,随后进入内地。
1924年,新西兰(现译为新西兰)学生足球协会的海报欢迎华南足球队的来访。华南足球队成立于1908年,是香港第一支中国足球队。 1921年,16岁的李惠堂加盟,很快成为中国足球的传奇人物。征服澳大利亚、征服日本、进军东南亚,一路披荆斩棘,为帮助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标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8年至191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战俘在北京西苑战俘营的足球场上踢足球。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结束,参战仅一年的中华民国就以同盟国成员的身份获得了胜利。在中国总共建立了六个战俘营,用来关押盟军驻华外交官和士兵。服刑人员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上世纪初,兰开夏郡队对阵法国商船队。 1867年,上海的侨民成立了“上海足球俱乐部”,最初只有侨民参加。中国人称之为“西方联盟”,其成员主要包括西方商队、西方俘虏团、法国商队、以及驻上海的英国陆军。从1926年起,中国人开始参加“西联”比赛。
1911年4月,威海国王饭店运动场举行足球比赛。 1898年,清政府将威海租给英国。从此,威海成为英国在中国的第二个殖民地。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越来越多殖民地的占领,英国也将足球带到了世界各地。
1924年,纽约当地学生足球协会一张宣传海报欢迎来访的华南足球队。华南足球队成立于1908年,是香港第一支中国足球队。
1928年,“亚洲足球王”李惠堂和他获得的奖杯。李慧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1922年入选华南足球队,开始足球生涯。 1923年入选中国国家队,分别参加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四次夺得冠军。
1921年,16岁的李惠堂加盟,很快成为中国足球的传奇人物。征服澳大利亚、征服日本、进军东南亚,一路披荆斩棘,为帮助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标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8年,“亚洲足球王”李惠堂和他获得的奖杯。李慧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1922年入选华南足球队,开始足球生涯。
1923年入选中国国家队,分别参加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四次夺得冠军。 1929年,华北足球运动员合影。华北足球队由清华大学、汇文大学、协和大学的学生组成。
1913年至1917年,每年一度的三角竞赛中,三所学校之间都会进行足球比赛。 1915年,华北足球队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
辅仁大学学院足球人才辈出
1929年,辅仁大学足球队在校园花园凉亭(Tawbel House)前合影。民国时期对北京足球最大的贡献者是辅仁大学。 1930年代末,辅仁大学成立“紫星”队,注重球技和作风。后来在中国足坛享有很高声誉的李凤楼,就是“紫星”成员之一。辅仁大学还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国家队和北京队球员。
民国时期对北京足球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无疑是北京辅仁大学。当时辅仁大学足球刚刚兴起。 1930年代初,辅仁大学足球队被称为“友谊”队,不久更名为“辅仁天主教之友”队。
1930年代末,福州大学教育系、历史系的部分学生在学校外教的赞助下,以“福友”队为基础组建了“紫星”足球队。球队的宗旨是发展足球、与球交朋友、互相学习。
平时我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我在训练和比赛中注重技巧和风格。作为主力人物,李凤楼先生在华北地区已经小有名气。他与叶德禄、唐国梁、张志珍等人各有绝活,屡次击败其他队伍。
1933年,福州大学李凤楼先生等8人被选为北京队队员,参加旧中国第五届全运会足球比赛。当时北平队成员有:王玉民、徐培民、李凤楼、杨约翰、熊大震、杨朴智、张国成、林松发、张志珍、吴桂成、谢继先、唐国良、方歌春、左登金、叶德禄等。
20世纪30年代,北平每年春秋两季举办业余球队联赛和辅仁、清华、燕京、师范、北大五所大学足球联赛等传统比赛。每年的比赛都很受欢迎,观众络绎不绝。辅大紫星队凭借纯熟的球技和出色的球风多次获得两大联赛的冠军,在北平享有盛誉。
1936年8月6日,柏林奥运会上,中国足球队历经千辛万苦与强大的英国队较量,最终0:2落败。此前,中国足球在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夺得了九个冠军。中国人民对中国足球充满热情。看台上有五六百名中国拉拉队队员。
说到富仁足球,就不得不提到李凤楼先生。 2012年恰逢他的100岁生日(1912年)。凤楼先生是通县人。 1934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先后就读于辅仁中学、辅仁大学。任教于仁大学。 1944年历任辅仁大学体育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
凤楼先生从小就酷爱体育运动,尤其是足球。青年时期曾参加“北华”、“北宁”、“紫星”等北方著名足球队,征战国内外。他凭借精湛的球技、良好的球风和高尚的体育道德,赢得了同龄人的心。深受广大球迷的尊敬,在我国足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那时,南有足王李慧堂,北有李凤楼。他们被昵称为“南李”和“北李”。从1940年代到1950年代初,李凤楼先生不仅带领队伍参加一系列传统比赛,每年秋天还积极带领队伍参加北平举办的各种慈善活动,冬季救济穷人。
他还多次率队前往天津、青岛参加此类性质的比赛,为劳动人民筹集资金。在李凤楼先生的带领下,全体队员从不计较物质奖励。
当时,紫星队经常在辅仁大学足球场与立华、师大、延佑(由朝鲜足球运动员组成的北京队)等球队比赛,吸引了众多球迷。
紫星队由辅仁大学师生组成。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理解力强,会用脑子踢足球。紫星队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二级足球队,即辅仁中学(现北京十三中)紫光足球队。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国家队队员的曹桂明就是从紫光来到紫星队的。
辅仁大学足球队的成功在于,学校不仅培养出了第一批国家队和北京队的球员,而且在各自的专业上也取得了成功。
1936年8月31日,英国阿森纳球员特德·德雷克为中国球员签名。柏林奥运会失败后,中国足球队应欧洲国家邀请观摩并参加欧洲之旅,共踢了8场友谊赛。在伦敦,他们对阵来自伊斯灵顿的球队。
1943年,奥伯考入辅仁大学教育系,并被选为辅仁大学足球队守门员。 1942年入选华北队,1951年入选西南区代表队。1952年调入中央体训班足球队(即国家队)担任门将,成为华北第一代门将。国家足球队。
后又着有《如何踢足球》、《足球中等技巧》、《足球发展简史》等,合着《足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解析》。
中国足球界、体育界人士用“能下场、能上讲台、能进自习室”来形容奥伯一点也不为过。
刘国斌是北京辅仁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当时,他是学校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垒球队、乒乓球队的成员,也是国际象棋校队的成员。恐怕很难找到如此全面的大学运动员了。 。
1953年代表北京青年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随后入选中央体训班足球队(国家队前身)。
解放初期,他守门能力出色。直到30多年后,他才与国家体委四司司长李伟搭档,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运行与健康”桥牌比赛(刘国斌的桥牌也被达到专业水平)。在比赛中,他们结识了邓小平和丁关根。
当丁关根介绍“刘国斌”这个名字时,邓小平说:“哦,我知道了,他是一个非常好的门将!”当时的学校足球并没有脱离学业,而是走了一条真正把体育与体育结合起来的道路。
足球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民国时期,上海大众书店印刷发行了《足球成功法》封面。英国人亨塔(Henta)撰写,林昌茂译。本书主要介绍基本的足球训练方法和实战策略。全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球员信息、守门员、后卫、前锋和中卫等。
学校在前,社会在后。此后,足球逐渐从学校走向社会,也在部分职工中开展起来。东单是民间足球的欢乐海洋。一些企业足球队,如平汉铁路局队、邮政局队、电车公司钢轮足球队等,在北京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当时,还没有足球管理和推广机构,由一些热爱足球的民间人士承担起责任。由宋新登等人发起的夏季公开足球赛在意大利军场(位于东长安街北京饭店对面南区)举行。
这项活动从1930年代初到1940年代末逐年举办。每年都吸引众多足球队参加,成为北平足球界的一项重要赛事。 1920年代和1930年代,北京著名的足球队有中央足球队、振环队、三宇队、平汉铁路局队等,这些业余运动员也因为踢得好而成为名将。
1936年8月1日,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进入奥运村时,“亚洲足球之王”李慧堂担任旗手。本届运动会,中国队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足球六大项,并进行了武术表演。
其中,以黄振勋、黄志敏、黄忠甫、尹尚平、赵西天、谭富祯组成的镇寰队实力最强。这些球队除了定期参加夏季公开足球赛、友谊赛、表演赛外,还经常在京津之间进行互访。
民国时期也有国际比赛,但多是与当时驻北平的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的足球队进行比赛。 1930年代末,在辅仁大学足球场,紫星队对阵意大利海军。下半场比赛即将结束时,踢中锋的李凤楼接到右翼传球。
正当他准备射门时,两名意大利后卫挡住了球的去路。这时,李凤楼突然用脚跟踢球,皮球在全场的欢呼声中飞入球门。右上角,他们最终1-0击败意大利海军。这个镜头如此神奇又美丽,让对手目瞪口呆,也引得全场观众纷纷脱帽鼓掌。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北平足球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足球技术和意识的年轻运动员,如鄂冰心、邵贤凯、李朝贵、王路、石万春、曹贵明、年维思等。 20世纪40年代末。除了育英、汇文、志成等中学传统强队继续保持足球优势外,西燕、北光、兄弟等成年队也异军突起,成为北平最强的足球队。
1940年代,在上海,马来西亚联华足球队与西樵白鹰足球队比赛,以4:0获胜。 20世纪30年代和1940年代,中国足球队经常前往东南亚和欧洲一些国家参加比赛,东南亚球队也经常被邀请到上海参加比赛。
民国时期,两位人物不仅活跃在当时,而且还为后来的新中国和北京足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来担任新中国一队主教练的李凤楼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位是史万春,曾担任酒店服务员,成为新中国国家队第一任队长。这位国足队长少年时期从未进过一天体校,因为民国时期没有职业队。即使他代表中华民国参加奥运会,那也是临时队伍。那时,国家队队员都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比赛结束后他们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办。
石万春1926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是独生子,一家八口全靠父亲的微博工资生活。那时候,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奢侈的运动,一双球鞋让家里人操心。为了减轻负担,他和另一位朋友商定从天桥旧货拍卖会上买了一双运动鞋,每人穿一双。即便如此,他每次还是会换鞋。他很难和父亲说话。
石万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经常在一场比赛中打入多个进球。对方队伍里有几个人看着他,他总是用逼真的假动作一下子超过几个人。看过他比赛的成年人说,这个孩子生来就是要踢前锋的。
由于球技出色,石万春十三、十四岁时就能够玩成人游戏了。当时的比赛地点是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消防队体育场,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博物馆,或者是东长安街的意大利驻军体育场。儿童和成人经常互相玩耍。这场失利也让一些球队开始关注他。
1947年6月,在北平,清华大学足球队与在华朝鲜侨胞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清华书院于1911年4月开学。建校之初,清华书院的学生就组建了自己的足球队。 1930年代初,北平五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体育比赛,都将足球作为比赛项目,赢得了众多观众。
20世纪40年代,北京最好的酒店是北京饭店。由于酒店经常接待外国人,所以踢球的文化很浓,而且还是北京的一支著名球队。他们看中了石万春,希望他加入,增强队伍的实力,但石万春已经上初中了,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然而,父亲的突然去世让他别无选择。一家人没有经济来源。年轻时,他和在家当工匠的姐姐不得不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北京酒店的服务员也分三六九等。 16岁那年,他只能穿下级侍者的白大褂,穿背心要听指挥。有时,受到纪律处分是非常不愉快的。
但很快他就受到了与酒店其他低层服务员不同的待遇,因为北京饭店的足球队都指望他能赢。他不仅是绝对主力,更是球队的灵魂人物。这样一来,他在酒店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踢球也成为了他保住工作的基础。
在北京饭店效力期间,他还与北京著名足球大师梁振声、赵长兴组建了“兄弟队”。在李凤楼的亲自指导下,这支“兄弟队”是北京足坛知名的劲旅。
“兄弟队”成立的时间略晚于以李凤楼为首的紫星足球队和以孙宏年为首的丽华足球队。这些球队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末北京足球的最高水平。
这些私人和业余团队走遍了北京。那时候基本没有公交车,大多数人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他们会步行到荣贤胡同的崇德中学或辅仁大学去玩游戏。北京的这些球队也多次与外地球队交手。
正是这些私人业余球队后来为北京足球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解放后,他们大多成为厂矿企业的体育教师或体育骨干。石万春成为新中国首任国家队队长。 。
文/江河整理自网络
江河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jtanggu-giant.com/html/tiyuwenda/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