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文化
想法
文/王胜源
最初发表于《书城杂志》2024年8月号
“适当、积极”的态度,
现实的“理想主义”
电影中有一个感人的场景“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中文翻译中省略复数“我们”是不合适的)。为了对付窗外时不时来引诱骚扰的鹭鸶,穆真人尝试着用自制的蓝羽弓箭来应对。拉弓弦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桌子上的一摞书撞到了地上。当他一一捡起来时,无意间在《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本书的扉页上看到了自己一年前被埋在大火中的内容。他的亲生母亲用优美的字迹写下了一封信:“致长大的真人/母亲/昭和十二年秋天。”真人默念着“这是妈妈留给我的”,一页一页地读着,心潮澎湃,泪流满面。
2023年电影《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海报
正如电影中忠实呈现的那样,吉野源三郎的《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于1937年8月作为新潮社《日本青少年国立图书馆》第五卷出版。从书名和署名不难看出,这本书一出版就得到了亲生母亲久子的认可,并购买了它以备将来之用。那时,真人只有四岁。一位失去亲生母亲并在疏散区受到欺凌的准中学生读到,书中的主人公“小哥白尼”(本名本田顺一)是一名中二年级学生,在在母亲和叔叔的关心、鼓励和耐心指导下,他伴随着母亲和叔叔长大。北见同学、浦川同学、水谷同学等人在他们的交往中学会了解他人和自我反省,学会善良和理性的故事。见事思人,怎能不感慨。当他四五岁的时候,他和家人为了躲避战争而被疏散到栃木县。然而,宫崎骏这个因身材瘦小而饱受欺负的“1940后一代”,为何如此看重吉野源三郎的书,甚至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新作品中呢?影片的片名就是向它致敬,所以也不难想象。
“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日本】作者:吉野源三郎
史诗翻译
南海出版社2019年版
当然,这只是一种经验性的认识。其实,电影中主角的名字也有深意。日语中“木”的发音为“ぼく”,与“仆人”(我)同音;而根据《地下世界》(地狱)中女孩切子的理解,“真真”的意思是“真实的人”,连在一起的意义就变得不言自明了。吉野源三郎继承了大正文化的遗产。写《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的目的是探讨青少年如何成为高尚的人,而这就是“小哥白尼”的父母和叔叔之间的关系。期待也是作者试图通过书名唤起的广泛思考。通向“真正的人”和“高尚的人”的道路是吉野和宫崎共同关心的问题;但后者对前者的远视,实际上包含着对知识分子在极端情境下的困境和可能行动的隐秘认识。 “慈悲理解。”吉野的儿子源太郎表示,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宫崎先生问了我很多事情。他对我父亲的监狱经历很感兴趣,详细地问我:‘他想怎么自杀?’”这也表明宫崎骏对吉野源三郎在极端语境下的思考和选择深感忧虑。
2006年,宫崎骏在《失落的风景的记忆》中明确谈到了他对吉野及其作品的看法:
我想,在那种不正常的情况下,《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的作者吉野源三郎先生一定感到自己无法阻止军阀政治,不得不打败战争。或许他也考虑到,失败之后,他会发生一些残酷的事情。因此,在《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中,作者并没有写如何改变时代。但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多么困难、多么残酷,“我们都要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生活”。 ……我们不能直接写那个时代的暴力。我们只能告诉人们,即使那个时代到来,也不要放弃努力,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生活。我想吉野源三郎先生能做的就是这些了。
引用先贤的故事,宫崎骏关注的无非是黑暗年代知识分子的伦理困境和行动极限,以及普通人的人格底线。而两者原本可以合二为一,因为后者正是前者想要全力捍卫的。
义物去世后,小斋义重曾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概括为“不屈”,就是一种“对一切不屈服,将自己所坚信的事情贯彻到底,永不回头”。但同时他也强调,无论是战前的黑暗时代,还是战败后的新时代,吉野都始终坚持以“恰如其分、正气正气”介入当时最重要的历史问题。在极端军国主义时代保持这一立场极其困难,需要智慧和韧性。那些奋力反抗、锐意进取的人,往往不能成功,半途而废,让“人”有好名声,却无助于“事”;但淡化个人声誉和期望,保持动态、灵活和坚定的反应,老百姓说“现实的‘理想主义’”。你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 《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一个例子。这涉及到我们对吉野源三郎的历史处境和他在极端语境下的迂回反应的理解两个层面。
迂回救援
在宫崎骏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上出现了两位署名作者——山本雄三和吉野源三郎。事实上,这两位当时和后来的文学和思想巨擘,在军国主义热潮席卷日本的20世纪30年代都命运多舛。 1922年,吉野源三郎从第一高中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随后立即转入文学院哲学系,在那里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之产生共鸣。后来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吉野并没有如愿找到工作。曾在三省堂编辑部、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等地谋生。然而,他为日本共产党提供藏身之处,违反了治安法。 1931年夏被捕。为此,暂时征召为预备军炮兵少尉的吉野在军事法庭上以“思想罪”受审。负责此事的陆军法务官后来在“2月26日事件”审判中受审。坂坂俊平担任检察长。他严令四糸野招供自己的同伙,但四糸野愤怒地说:“你让我这么做,和你作为军人,被敌人俘虏后懦弱地被要求背叛有什么区别!你以为这是吗?”正确的?”改变坂坂的态度。在缓刑判决中,他不仅如实描述了被告人“善良、诚实”的性格和参军后取得的突出成绩,还强调“将继续以纯粹学者的身份从事学术研究,为国家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社会。” ”。京都大学教授佐藤匠指出:“一般战争制度要求全体公民主观上共同努力打仗。在军事教育中,人们认为有必要培养能够主动判断形势的士兵。 ‘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任何社会都少不了精英。”在陆军监狱被关押了一年半,家人对吉野的死做好了心理准备后,他被检察官赦免了,他回来了进入社会后,却因为哲学专业而不得不失业三年半,用吉野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我的表兄弟、我的妻子和作家的帮助。山本雄三,我早就饿死了。”在《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一书中,“小哥白尼”的叔叔是一位毕业于东京大学的高级失业人员,肯定有吉野在这种背景下的某种自我投射。
吉野源三郎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从“9月18日事变”(1931年)、“5月15日事变”(1932年)到“2月26日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在法西斯军国主义道路上急速前进,难以阻挡。吉野后来的回忆还添加了其他国内外因素。 “二战的危机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世界上空,《日本青年国家图书馆》的出版自然是基于对这种情况的思考。当时,随着军国主义的兴起,言论和出版自由《小哥白尼》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36年的深秋,不难想象当时的政治气氛。 。然而,严酷的政治氛围仍然需要了解该系列丛书的起源和“问题意识”。新潮社的记录显示,“当时,山本偶尔想给已经上中学生的儿子看一些书,但他深深地感受到,我国的阅读材料有利于情感的培养和智力的培养。”男孩和女孩,他们对人类进步充满信心。市场上普遍存在一切稀缺的现象。这是一部向年轻人灌输法西斯主义的庸俗传记。原本就充满教育家品格的山本,为了保护孩子们免受庸俗书籍的伤害,培养下一代优秀的日本公民,决定亲自编写这本书。一套真正能成为少男少女精神食粮的书。”吉野的回忆也可以为证:
此时,成人图书的出版遇到了明显的限制。正因为如此,我们越来越感到需要保护青少年免受军国主义思潮的侵害,需要培育人道主义思想感情,使他们免受时代毒害。而且,针对青少年的书籍似乎还有行动的空间……我们希望为青少年策划一系列书籍,其中心目的是教会他们从人类进步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历史视角和科学视角。
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得到了新潮社的支持,但山本雄三却因为《女人的一生》被认为具有反军事倾向而遭到宪兵的干预。最终,吉野受邀担任该系列的编辑总监,并与作者一起制定了写作的基本方针:创作一套触动男孩女孩心灵的读物,教会他们观点对世界历史的进步观点和思想,使他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期待。上述对系列丛书宗旨的共识,也是我们理解“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重要视角。我再说一遍,那就是培养反法西斯的感性和智力,“从人类进步的角度看问题的历史观和科学观”。
极端情况下的常识和理性
在《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中,成年人是青少年的单身启蒙者。我这么说并不是要责怪,因为我想把这是困难时期的最后手段。换句话说,当权者正在与军国主义意识形态争夺教育和意识形态市场,这自然意味着一种无法解释的张力和内心明确的方向。
作为一个追随者和读者,试图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评论者有各自的知识背景和关注点,结果就是大家意见不一。作为一个战争问题的研究者,我关心的是,《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何能够在认识论层面上捍卫男孩女孩应有的常识和理性。变得很普遍?有利不利的贡献,这自然与我们对20世纪30年代历史形势的审视是分不开的。
原创作品出现在电影《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小哥白尼”曾在七层楼顶俯瞰东京城。他发现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是分子的存在。后来,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的生活世界,他发现很多物资都来自世界的不同地方。事实上,个人生活与他人的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叔叔利用这个机会启发他认识到观察世界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他引导他从科学史的角度思考,在困难和残酷的处境下仍然坚持哥白尼的思维方式(科学立场)是多么困难;另一方面,在人类分工的意义上,促使他从理解“生产关系”等社会科学范畴来思考人类道德。不仅如此,在整个国家敌视西方、民族主义猖獗的情况下,他的叔叔还以犍陀罗佛像为例告诉他,这座在西方人眼中散发着东方艺术气息的佛像日本人实际上是希腊雕刻技术与佛教思想的结合。融合的产物,“即使是来自遥远异国的文物,(日本人)也会发自内心地欣赏杰作,汲取其精髓,使得日本文化不断进步。所以在历史上人类进步的同时,日本人也有自己的发展……”“白尼弟弟”在学校里看到了穷同学,也经历了强者欺弱的恶性事件。这启发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真实感受(即今天人们所说的“以己为方法”)来思考世界,而不是仅仅相信书本的教诲。比如,用经历、经验和真实感受来对抗唯灵论,用普遍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世界。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常识”,这似乎很卑微,并不很高。如果我们站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日本去观察和思考,这些科学、常识、经验似乎并不那么和谐,甚至听起来有些空洞。
用历史学家江口庆一的话说,“9月18日事变”后,“正是民众对反外战争的支持,导致了政府不扩张政策的失败,亚洲门罗主义路线取代了英美协调路线”。线,以及其巩固的决定性条件”。 “当前形势日益转向狭隘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趋势也体现在学校男女生的观念上。比如,“小哥白尼”所在学校柔道社的高年级学生就认为,“不热爱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必然成为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公民。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是没有资格的”。因此,对学校没有感情的学生就是‘外籍人士’的原型,我们必须惩罚这些外籍人士的原型。”这样一来,“其他人一旦这样做,就会立即被扣上外籍人士的标签。”不给校级比赛加油,稍有不慎就会击败他们。” “从第二学期末开始,一二年级的学生就不能再自由了。”学校教育其实是整个国家神经末梢和基层的缩影,从打着“非国民”幌子的校园霸凌行为中不难看出极端分子的本质和危害。被校霸黑川欺负,本来和朋友们约定联手反抗的,却害怕当其他朋友如约出面时,后悔不已。就校园琐事而言,你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比喻了,这时,叔叔的鼓励就变得有意义了,他说:“因为我们有力量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所以我们会品味。”犯错误的痛苦。”
1936年10月,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一个月后日本与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该协定。德意日轴心集团虽然尚未正式签约,但已初具规模。在学校教育中,出版物将法西斯分子视为英雄(“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作者以拿破仑为例,提出了另一种思维维度。受同学水谷的妹妹胜子的影响,“小哥白尼”成为了拿破仑的崇拜者。他的叔叔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震惊。后者在信中一方面肯定拿破仑的伟大功绩源于他非凡的生命力,但同时他也希望“小哥白尼”看到拿破仑的非理性远征造成了巨大的悲剧——他让数十万他在异国他乡的去世引起了千万人的怨恨。 “在那些被称为英雄、伟人的人中,只有那些推动了人类进步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在他们非凡的事业中,只有他们所做的符合人类进步的事情才真正有价值。”
“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2017年漫画改编
这样,吉野源三郎就以他的经济学、哲学学术背景、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时代的切身体会为基础,辅以文学家的语气,展现了一种“学术立场”。与极端时期屈从于政治权力的“独立学者”相比,他以“适当而积极”的态度,探讨如何成为“真正的人”作为极端时期的写作目的,赋予了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书籍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作为知识分子也有自己的奋斗。
献给城市精英和“未来知识分子”
前文提到,包括《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在内的“日本青少年国立图书馆”,是在极端背景下严格限制成人图书出版的产物。换句话说,这是一本曲折、对抗性的青少年道德伦理教育书。问题或许恰恰在于读者意识的预设和特定历史语境的限制。
用佐藤匠的话来说,“与普通中小学生和学生相比,教育工作者和预备军人更喜欢阅读《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像他的母亲久子为真人买的书一样,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结果,被纷纷“推荐阅读”,成了中学生的一大难事。战后出生的评论家池上彰在与吉野之子源太郎的谈话中直言,他在小学高年级时就被父亲命令看这本书。 “我对父亲的强迫感到反抗,所以我没有读它。但当时没有其他娱乐,我无奈地打开了书,却无法停止阅读。”但我觉得现在《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与其说是因为孩子们想读,不如说是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想让他们的孩子读它,然后买了它。为他们的父母。你不会强迫你的孩子说,‘你必须这样做’,或者‘不要那样生活’,所以这本书就出现了。”佐藤拓海抱怨说,中学时,“老师推荐看这本书作为暑期作业,虽然拿在手里,但只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对于一个处于叛逆期的男孩来说期间,这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启发性语气。”出生于新泻的作家关川花王也表示:“我在 1950 年代末,十岁左右读过这本书。对于孩子来说,被迫读好书是很无聊的,所以并没有产生任何感人的东西。虽然这并不无聊,还是有点恶心。”不过,除了被老师强迫阅读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之外,关川还透露了一些孩子反感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我嫉妒东京的孩子……我嫉妒却又向往我不禁对都市孩子的生活感到有些厌恶,因此无法理解这部哲学小说的真正价值。”正如书中主人公的父亲石井雅美所批评的那样。到在银行里担任要职,他的家人也很重要。还有仆人;我很多同学的家庭要么是实业家,要么是大学教授,要么是医生,谈论的话题要么是滑雪场,要么是电影院,要么是银座,要么是避暑胜地;书中讨论的人物也是哥白尼和牛顿。 、拿破仑和歌德等。”因此,归根结底,这本书可以说是为老中学里的优秀男生而写的。有人批评说,很多人被排除在《什么样的人》中的‘你’之外。你想“提前”生活吗?
斋藤美奈子指出:“有点难以忍受的是,这是一本以‘未来知识分子’为默认读者的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些对这本书评价很高的人基本上也都属于这一类——未来的知识分子、山手的子弟、学校里的精英男生。丸山正雄和鹤见俊介后来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不仅是因为他们与作者的个人关系,我想也是因为他们确实是这本书当时的目标读者。然而,这部哲学小说实际上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即使是无意的)。虽然名为“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其意在表达大人希望孩子过怎样的生活。鹤人茂人在纪念吉野的文章中说:“我觉得吉野先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成人老师。”不过,这种感觉如果转移到孩子身上,可能就不太合适了。或许正因为如此,中野重治猛烈批评道:“看来作者们都是以成年人的趣味和常识判断来创作,因此无法尊重和捕捉孩子们心中萌芽的草木芽。” ”
电影《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剧照,2023
在《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中,大叔体贴入微,很有说服力。渴望这样一个亲人的人恐怕不少。但事实上,四糸乃本人并不是这样的存在。回忆起父亲的教育,源太郎说:“我父亲从来没有说过‘去学习!’” “你必须这么做!”另一方面,当我有任何疑问时,他肯定会说,‘你自己想想!’”这让我想起了宫崎骏,他想向孩子们推荐这本书。当老人得知自己的儿子宫崎吾朗将担任《地海》的导演时,愤怒地说:“你开玩笑吧!让一个毫无经验的家伙来当导演,太不像话了!”对此,他表示,他的老搭档铃木敏夫回忆起《红猪》中的一个场景:“主角波洛克委托飞机公司的总裁修理他心爱的飞机,总裁给他介绍了一个年轻人。见到年轻人后女设计师,波鲁克想拒绝,但女设计师问他:“重要的是经验还是灵感?”波鲁克回答:“是灵感。”电影里撒了谎。”(《经验还是灵感》)那么,宫崎骏崇拜的吉野源三郎先生在书中也撒过谎吗?
畅销光环之外的无端担忧
在日本,截至2023年夏季,《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累计销量达180万册,成为《岩波文库》历史销量之最;在中国,截至同一时间,中文版四年内已印刷二十二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这样的销量实际上是喜忧参半。你自然可以理解,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但我担心的却在别处——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人、什么情况下会买这本书?它还是被家长和老师推荐为“暑期作业”的必读读物吗?另一方面,吉野则告诉男孩女孩们如何在狭隘、偏执、激进的时代里成为高尚的人。这当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教育问题。在历史背景下,作者的努力无法得到高度评价。这太过分了;但在阅读选择变得极其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吉野的书中寻找答案。这意味着什么?是困难时期的社会结构依然存在于地球的某些角落,还是在面对“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灵魂拷问时?知识分子仍然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以同样的方式干预。没什么新意?无论是哪一种,恐怕都很难乐观。我想这或许不仅仅是教育从业者的问题。
点击图片|购买《开芯》
点击图片|购买《一加一不等于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jtanggu-giant.com/html/tiyuwenda/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