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当代中文诗的观念性、实验性与经典性探讨——以屈原诗为例

    写法足球规则简单易懂_写法足球规则简单介绍_足球的规则简单写法

    照片由张东在 Unsplash 上拍摄

    原文发表于《上海文学》2020年10期

    “思想之诗”——当代传统

    杨炼

    事实上,屈原的诗歌遇到了中国当代诗歌遇到的所有问题,并给出了最好的回应。

    总结起来,我认为以下三个主题是最重要的:概念性、实验性、经典性。

    我依次讨论它们。

    一个概念性

    看到“概念”这个词,大家都会想:这太当代了!但事实上,环顾古今中外,什么时候没有出现过对“概念”的混淆?对于一个话题来说,上下文改变了,视角就改变了,视角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思维改变了,结论就改变了。比如,屈原的诗歌从古代“巫术”文化传统转型到楚国,然后参加战国时期的竞争,最后毁在暴虐的秦国手中。在每个阶段,它都对现有的“诗”概念提出了挑战。另外,从最早的说楚语、读楚音、局限于楚文化,到加入“国际”——战国时期的充分交流,诗人不得不不断调整和发现新的立场和新的方式。从而适用于不同的说话人物:从占卜吉凶的大巫师,到“与王子打交道”的朝臣,到哀悼自己死亡的流放者,到绝望的人谁抛弃了世界和给出了他的最后一句话。 “诗”字在屈原的诗中变化(叠加)了多少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诗”的意义逐渐加深,

    从外到内,从表面到内部;从诗人的自我,到对自己的残酷质疑。每深入一层,诗歌就会被重新定义,从而重新定义整个文化和存在。屈原的诗——“诗人”的思想诗,被我认为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它们足以代表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理由是“虽死九次,仍无悔”。精神上寻找。

    那么,中国当代诗歌的“观念”问题是什么?

    “当代/中国/诗歌”这个词已经包含了三个概念性的考虑:传统与现代;中文、外文;诗意的思考和写作。每一位中国诗人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这些问题中。

    一个在语言构成、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判断标准等方面相对独立发展了几千年的文化体系,怎么会突然遭遇“三千多年未见的大变局”和更加复杂的全球语境?碰撞?正确的?如何稳定自己?如何进行创意转型?

    我想问中国当代诗歌是否存在合格的“观念”思维?我回答一个字:没有。宽容一点:还远远不够。虽然自《诗经》以来,我们有三千多年的文字、一百年的新诗、四十年的当代诗歌的“过去”,但“过去”并不意味着有“传统”。 。前者仅指外在时间,后者却必须以创造性转化的生命力为基础,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历史语境的剧变对诗歌的反思、整合和创作有何影响?我们对汉字和汉字的特点有了多少认识?它使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经验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思想启示有多少增长?为了通过创作来验证这些启示,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一句话,中国当代诗歌如何获得世界意义?答案很可悲:几乎是空白。绝大多数诗人只是盲目地接受了汉语,然后盲目地写作。顶多是通过糟糕的翻译,得到了几个半生不熟的国外标签。我想说,中国当代诗歌的“观念”思考几乎要从头开始!没错,就是零!

    呼应屈原的诗句,我们的“观念”思考也必须从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进行:

    传统方向:汉字不仅仅是书写工具。它们有各自的特点,既包含局限性,也包含可能性。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和中国的写作,诗歌就会成为一种低层次的宣泄,失去构建思想和美学的“活的传统”的能力。我们书写的每一个字的背后,都蕴藏着从3300年前甲骨发明至今的整个书写历史,包括与佛经同时引入的梵文音韵意识(这是产生完美形式的最重要因素)唐诗)。推手),以及20世纪从日语翻译的西方词汇的影响。无论这首诗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我们都在“重写”整个传统。这种历史感的自觉程度,明显地体现在一首诗的品质上。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不能笼统地讨论中国诗歌传统。对我来说,“思想诗”传统与从《诗经》开始、汉代以后政治文化统一所压缩的“抒情诗传统”完全不同。不同的。虽然都是汉字,但属于两种不同的传统,千万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无法选择正确的判断标准。我不知道昨天从哪里来。没有基础如何创作?总之,如果你的《天问》里也想“说”,“说”能产生吗? !

    世界的方向:一个世纪前,“世界”基本上仅指欧洲,但今天这已成为整个世界地图。欧美继续保持活力,拉丁美洲在文学上“爆炸”,俄罗斯和东欧在反思历史的曲折,希腊等古老的文化和阿拉伯等复杂的局势让地中海变成了地中海。一个漩涡,非洲也不平静……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参照系。当屈原离开楚国,面对其他国家的时候,他有没有如此震惊过?震撼是好事,但能否超越跌跌撞撞,学会行走邯郸,“提炼”出滋养我们的创意,又是另一回事了。拒绝盲目的民族傲慢与拒绝盲目的自卑同样重要。采他山之石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击自己意识的“玉石”。正如屈原诗对待诸子百家的态度一样,既豁达又冷静,博采众长,达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审美深度。我们的经历固然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的思想和作品够独特吗?

    创新的方向:这是传统与世界交汇的唯一落脚点。跨越2300年的全球化,为“百家”带来了又一个更广阔、更先进的机遇。世界思想的伟大汇集和筛选应该(而且必须)激发伟大的创新。如果说屈原的诗是“思想诗”传统的先驱,那么我们就必须效仿。诗歌的概念本质是提取现实和文化地壳运动的压力,创造出一座创造性意识的山峰。我希望读到的“思想诗”应该抛弃传统文人式的文字游戏,回归到屈原诗歌中明确的个人立场。从最初的经验出发,面对现实生活,提出现实问题,还原诗人严肃的思考天职。并通过作品充分展现。我曾在一本幸存者诗歌杂志的序言中写过一篇题为《有根的诗歌》的文章,其中我明确提出“良心的痛苦”作为“思想的诗歌”的标志。因此,“思想诗”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普通的“抒情诗”,因为它的难度集中在现实和文化的充分冲击上,并且是由诗人和思想家铸造的(请注意这个新标题!)它成为一本思想词典,而不是为了概念而概念,并且它依靠耸人听闻的标签来获得关注。因此,曾经流行的“后派”与中国当代诗歌无关。也可以说,几千年来,一切“之后”都变成了“之前”。线性的时间观或简单的进化论不足以理解中国的现实。我们亲身经历的经历比“时间之痛”要严重得多,只能称为“无时间之痛”。当代中国诗歌和屈原的诗歌一样,仍在沧桑的黑洞深处发出微弱却又无可替代的呐喊(外人明白这四个字对我们的分量吗?)。很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诗歌,自我怀疑的形式》。从标题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它与“天问”的血缘关系。 2019年创作了《韩式中秋静修,还是时间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崩溃》和《逆行历史诗》。我试图捕捉这种感觉。可以肯定地说,“思想之诗”需要对“什么是诗?”有新的认识。而不是重复使用了几千年的装饰性词语。难吗?这不难说,因为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动荡的当代中国就像一首大诗。因为古代或外国没有现成的模型,所以作业是无法照搬的。唯一的就是像一个大试管一样,猛烈地撼动一切思想资源,让诗意意识的创新成为这部原创“作品”的有机延伸。史诗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这样。

    写法足球规则简单易懂_足球的规则简单写法_写法足球规则简单介绍

    中国诗歌界经常争论是否应该写宏大的主题。在我看来,这纯粹是业余的。承载着生活冲击波的诗歌什么时候变得“渺小”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案例。我们亲身经历的精神碰撞,赋予了每件作品命运般的宏大而深刻的内涵。对于诗人和思想家(我称伟大的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和“思想诗”来说,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B 实验性

    另一个非常现代的词。但你想一想,屈原诗歌的实验性有多大?真是史无前例啊!两百多年前,《诗经》就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当今学者苦心搜集的为数不多的民歌(如《沧浪歌》、《月人歌》等),无论题材、音阶、形式还是语言,哪有“天问”的勇气?一口气宇宙? 《离骚》里那副从一开始就如此成熟完美的对联?屈原的前辈中有谁能够帮助支持这些杰作呢?屈原的每一首诗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存在,使诗楼巍然屹立于旷野。他的惊人之处体现在每部作品的不断进步上。每一部作品都真正是一部又一部,毫无重复感,而且每一部都是那么成熟,都达到了最好的完成度!什么是“实验性”?指的是这种对语言与概念相匹配的“寻找”,包括结构、形式、句型、语感、节奏等。简而言之,就是一套完整的文学思维。它们之所以“新”,是因为每一套语言都只适合表达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另一种思想必须找到属于它的另一种语言。说得极端一点,就是思想的“深度”迫使形式“新”。陈词滥调不仅是无聊的语言,而且意味着无话可说,甚至可能是谎言。一路上,“灵君”将每一个灵魂与每一个躯体相匹配,全部用完即废。一人之力,“诗人”极为富有。这是多么可怕,只有写诗的人才能明白。哪怕只是想想如何创造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也足以让我头晕目眩!

    那么,中国当代诗歌又如何呢?我们的“实验”在哪里?

    看来我们手头的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诗经》、屈原的诗、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汉代以来的古典诗歌、迄今为止大量的外国诗歌(译文)。 20世纪等,但数量并不巨大。等于高品质。自从白话文(常有“话”,无“文”)对文言简化的反叛以来,我们的“实验”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所谓“现当代诗歌”,大多是打着政治旗帜的枝条口号。更糟糕的是,这些极低的起点不断被荒唐的历史重置为零,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从那个零点开始。经过一个世纪的“实验”,结果如何?它足够原创且完成得很好,所以没什么好说的!对比屈原诗的完成程度,当代诗人岂能不感到羞耻吗? !

    在我看来,任何人都不能(不应该)限制中国当代诗歌的实验性。我们的资源是全面的,创作的实验性也是向各方面开放的。严格来说,无论有意无意,我们写的每一行诗,其实都是古今中外元素的综合体。白话抒情诗尚且如此,“思想诗”更须如此。仔细想想,我们每天写的汉字真的看得懂吗?你知道小时候背过的古诗词有什么“好”吗?中国古诗(特别是唐诗)盛名辉煌,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名,因为几乎没有人对它进行过美学解剖!外国人做不到,中国人做的好吗?不做古典美学功课,怎么知道实验创新的意义?像庞德这样的伟大诗人,依靠自己的敏感力跨界提炼“意象主义”的好例子很少见,也给可怜的中国诗人一根救命稻草。但那个“原装”竟然是出口转内销的!我想说,“实验”,没有方向,或者说一切都是方向。在这里,前进和后退没有区别。诗歌将时间分为“之前”(未来)和“之后”(过去)有意义吗?今天谁能写出一首严格遵守格律、能出色地表达当代人复杂感情的旧体诗,就是一种实验!当然,这首诗还要经受杜甫等人的考验,而这正是困难所在。我的《空间诗学及其他》一文,将杜甫的“上升”搬上手术台,从语言、形式、结构、美学、哲学等方面探讨其内涵,以及这些元素在空间诗学中创造性转化的可能性。当代。 。在这里,向后实际上意味着向前——或者在各个方向上,无所不在的“前面”。在我看来,《思想诗》的实验性几乎是无限的。

    举两个极端的例子:于坚的《零档案》堪称一种“反诗”。他列举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档案材料,用最冷酷、最现实的方式来凸显生活中的“毁灭之诗”。还有我的《同心圆》的第五个圆。在充分写完人生的漂泊之后,我回到了语言的根源,拆解了“诗”这个词,打开了构成它的“词、土、寸”三部分,衍生出了三组诗。 ,写为“一字天下”。这看起来像是一个语言学游戏,但实际上,“一个词”抓住了我们整个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基础⑦。我和于坚写的两首诗虽然都处于具体与抽象的极端,但就诗意意识而言,它们与抒情诗的传统无关,甚至是故意违背这一传统,因为我们其实属于抒情诗的传统。另一个传统:“思想诗”传统——屈原的诗和先秦“诗人”的传统。

    这两种情况不应仅限于“实验”。事实上,中国当代诗歌的实验性质是开放的。例如,汉语动词没有人称、没有时态、没有单复数之分。它的“共时性”性质包含着一种罕见的抽象性,这几乎与我们的历史感(或缺乏历史感)是天生一致的,甚至很难说哪个是因果。因此,我们经历的每一个历时“事件”只要被记录下来,就成为根本的“处境”和“命运”。更进一步,汉字的视觉具体性和语言内部的抽象性,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学奇怪现象。就像科幻电影一样令人眼花缭乱。中国的乔伊斯(如果有的话)难道不能从中得到启发吗?此外,古诗词的固定节奏转化为独特的当代节奏;将形、音、意相同的汉字拆解、重新拼贴;利用汉语的纯声级(声音、声调)创作“有声诗”;扭转两千多年的文字统一,重新发明各地方言文字;通过翻译的深度沟通程度,发现“局部的世界”⑧;甚至直接面对政治主题但从不喊空口号的“政治诗”;刻意写得极其色情、高雅的“色情诗”等等,都是全新的、无与伦比的,如果所涉及的领域得到大规模开发,可想而知,如今的“诗人”是多么丰富多彩!

    需要指出的是,实验的核心意义=有意识的创造力。有意识地改变写作方式,就是改变所谓的“内容”。他们都挑战诗歌本体论,承担着深化“元诗意识”的重大责任。从屈原的诗词代表作,到胡适先生的儿歌风格《蝴蝶飞呀飞》,这个含义贯穿始终。

    从自觉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三大困境,古典压力、现实困境、外部影响,都是资源。它们的相互作用、良性杂交,是中国当代诗歌的超强能量源泉。出版《同心圆》的汉莎出版社前主编米歇尔·克鲁格表示:“我相信《同心圆》将改变世界对中国当代诗歌的整体理解。”这是多么真诚的一句话啊!

    C 经典

    首先,有人可能会问,我说的对吗?现代性和古典性,不是矛盾的吗?我的回答是:一点也不!原因很简单:当代性并不等于当下性。经典诗词,无需申报身份证,用出生日期验证身份。 “当代性”基本体现在题材上,比如从写农村转向写城市,甚至直接写市场、金钱、网络,但这并不能保证“当代性”。屈原的诗不包括以上内容,所以它们与现在无关,但它们是100%当代的。他们不需要占据写作时间的顺序,也不需要通过“自我比较”来寻求地域相对价值。这种“相对价值”在诗歌的整体参照系中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关起门来吹牛也没什么好处。那么,什么是当代性?它与经典有何关系?

    当代经典的标准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深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当代存在突破了古代的地理界限和单一语言的文化不宽容。新的视野激发当代诗学的深化。换句话说,我们唯一的参照系就是“古今同时、中外同时”——屈原的诗、杜甫的诗、但丁的诗、庞德的诗都包含在其中,都参与到了判断之中。没有特别的顺序。这项工作有任何价值吗?如果你看看这张纵横交错的网络,立刻就清楚了。这是一个具有绝对意义的舞台,不允许诗人躲在语言和传统背后欺骗自己。说“我们还没有到那个阶段”意味着你还没有到任何阶段。

    因此,屈原的诗歌要成为经典,必须经受全方位的考验,尤其是当代的考验。它的当代性在于,无论今天谁仔细读它,都会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击倒:发问者思想的力量和诗体形式的创造力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会感动和启发我们。古今中外,诗性思维的一个等式都是一样的:对现实的深刻关怀,从中提炼出哲学和美学思想的能力,以及创作形式的完成。必须重复的一句话:用语言的深度验证思想的深度。它历经2300年,其思想和美学依然清晰且不可替代。

    古今中外的一种“共时”参照系也在严酷地审视着我们,无人能回避。

    屈原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天问》、《离骚》中的神话、历史、现实不只限于楚国吗?那就是他面对的“世界”,一个古老的全球化世界。他的思想视野必须涵盖整个时空。这就是“经典”的内容:让线性时间流入诗意空间而不流出。它增加了作品的质量,成为其深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向我们自己证明这一点,哪个中国人不感受到历史在自己身上的沉重?有时候,只是太重了!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没有它,你还是你吗?你不觉得轻盈、通风吗?历史对于当代中国诗人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辜负它。

    当代“思想诗”需要成熟的意识:贯穿时空的思想审美秩序就在你身边。付诸实践,就是回归写作的专业性。

    我们不能再依靠题材来讲述故事。那些依赖外部解释而回避正式挑战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古代汉字如何在现代白话中重新获得审美意识(注:一定是“文”!)?神似而不似,经典的“雅”,在个性的“野”的启发下,汇聚成新一轮的独立思考和艺术创新。包括屈原诗歌在内的光荣传统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意识到这一点不仅是一件好事,也是唯一的出路。相反,蜷缩在千百年来颠倒、折腾的句子中,所谓的抒情,如果无话可说,其实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更糟糕的是,这种自欺欺人实际上并不能欺骗别人。中国当代诗歌,翻来覆去,基本上还沉浸在自己的泥沼里,这也算是反证吧。即使我们不努力写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当代诗歌”,我们也应该努力,确保我们的人生不白费。

    古代汉字或许仍能给予我们灵感。它的“共时性”语言基因不仅符合我们“永恒的痛苦”,也符合“9·11”、伊拉克战争、全球化、权力和金钱所衍生的问题。精神上空虚,直到新冠病毒以看不见的方式肆虐人类的那一刻,人类的处境有改变吗?根本命运改变了吗? 《天问》一步步质疑线性时间观和进化论。在这个价值体系混乱、社会观念真空、大家都迷茫无解的当代,谁相信我们有“进化论”?不管他们知不知道屈原的名字,谁心里不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呢?

    足球的规则简单写法_写法足球规则简单易懂_写法足球规则简单介绍

    1985年至1989年,我用五年时间潜心创作长诗《一》。它就像一棵大树,根植于《易经》,枝叶生长于当代。第二部分的标题是“与死亡的对称”。其诗意语言拼贴了现代诗歌、古典叙事、经典原文的片段。许多年后,当我在国外精通英语时,我突然意识到,由于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格,那些不同的“时间段”可以直接“对”(第三声发音)在一起没有任何障碍。顺利地读下去。如果像英语一样分成过去时、现在时等,这首诗肯定会被拆散。更重要的是,这首诗所讲的“历史”,是深深扎根于我在文革期间插队的经历。对我来说,黄土的历史是怎样“过去”的?现在已经很清楚了,或者说是无始无终!唯一能与这无尽的死亡相称的就是诗歌。我虽然还很天真,但却暗自与屈原的诗歌联系在一起,相信诗歌的“美道”。一种“重叠的孤独”源于中国,却能启发人类。我把“YI”称为语言装置艺术。它的七种诗体和三种散文概括了我在中国生活三十多年的感想。

    古典诗歌的美学仍在加入今天的“思想诗”。对于当代诗人来说,强调屈原诗歌所开创的形式主义传统并不过分。 “字不写,不走远”,作者就是篇章;章为法(《彭贤居所》!)。写作与口语完全不同。如果说唐朝的诗人有幸能够踢同样形式的足球,能够相互较劲的话,那么我们的不幸或者幸运就是我们必须为每首诗发明一套足球规则,这不仅有意义,而且还能进球。 !我说过,没有“纯诗”,但每一首诗都必须写成纯诗!这里的“纯”是指诗歌的形式成分。我们写的是汉字,所以古人所说的炼字、炼句、炼意,都在文字里。 “对峙”暗示视觉空间,“平斜”需要音乐的能量,“永源”指出通过互文重写传统,而屈原诗歌最重要的美,就是一部伟大作品的独特结构。 !还有屈原诗词的高超哲学和对时空关系的三维意识……都应该在当代得到转世,得到极大的拓展!

    文学贫弱的特点总是大题材小形式。更准确地说,没有形式的文学就没有思想,弱形式只能配备弱思想。新诗的创作花了一百年的时间。如果我们还不能建立成熟的审美观,只能怪我们自己的无能。对不起屈原诗歌的出处!

    1993年,我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床上翻来覆去,写下了《海止之处》这首诗。每个关卡都像波浪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在前进。突然,我跳了起来,写下了一句话:“这就是我在岸边看海的地方。”然后我把笔一扔,长出了一口气:就是它了!这张图片:一名男子站在海岸悬崖上,看着自己驾船出海。其内涵:所有的外在旅程实际上都是内在旅程的一部分。我发现的只是诗歌的结构吗?或者说这是生命的结构?它不仅解释了我的海外漂泊,也让我明白,我的中国经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地改写中国传统?那就是:让它成为我自己的传统。我们不也是一直遵循这个公式,走向“思想之诗”吗?

    屈原诗歌的来源从来没有被隐藏过。谁“发出自己的天问”,他或她的内心就会苏醒,使他或她成为2300年前创始“诗”的一员。灵君,你能听到这些跨越时空的话语吗?我希望这种理解的温暖能够到达你深深沉浸在孤独中的时候还为时不晚。

    赵丽红:(2020年序言)

    莫言:

    残雪:

    徐浩峰: |

    沈大成:

    王可欣:

    陈茜:

    张伟:

    糖匪:看云宝弟(,)

    薛超伟:

    写法足球规则简单易懂_足球的规则简单写法_写法足球规则简单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jtanggu-giant.com/html/tiyuwenda/9265.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